关山月美术馆推出馆藏关山月西南写生专题展
序章 国画·写生
现代意义的“写生”一词由清政府从日本教育法令中挪用。直到数年后,这种“实物写生”的方法才被留日学生带入国内。此时的“写生”概念较为接近明治至近代时“写生”在日本的概念,即“实物写生”或“对实物作画”。1918年,蔡元培在北大画法研究会发表演讲,将“写生”与“科学”相联系:“西人之重视自然科学,故美术亦从描写实物入手。”在蔡元培美育观念的影响下,国内美术学校的写生活动迅速流行,国画家也逐渐接受和运用写生画法。
关山月《从城市撤退》 40×766cm 纸本水墨 1939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第一章 初涉蜀道
1941年4月,关山月继续践行“行万里路”的计划,离开桂林经贵阳抵达重庆。5月1日,关山月画展在中央图书馆预展,2日正式开幕。展出抗战画和桂、黔作品。是展,关山月结识了同样在艺术变革期的赵望云,两人一见如故,结伴去灌县、青城一带写生。受赵望云写生观念影响,关山月在创作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现场写生稿的现场信息,是为国画写生之变革。
与此前以写生稿为素材重新结构空间的方式不一样,在这次的转换中,关山月严格遵从现场写生稿。除了些许调整的地方,他用近乎誊抄的方式完成画作,甚至将写生稿中那些琐碎的细节也完整保留。
赵望云在展览现场直率地赞赏关山月的画作:“我很喜欢你的画!有生气,有现代感。”相识后不久,二人结伴赴灌县、青城山一带暂住,创作写生。他们的作品显示了双方在艺术上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 苗胞生活
1941年7月关山月离开四川,前往贵阳办展,随后回到桂林。是年底,关山月举办了他在桂林的第三次个展,作品“多为西南农村写生”,显示了他深入民间,奔走写生的革新画法。1941年底,关山月与赵望云再结伴赴贵阳写生,从关山月贵阳写生的作品与赵望云写生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他受了赵望云农村写生的影响,写生画法更直接,更直观,更贴近民众。
第三章 松崖山市
1942年秋,关山月从昆明由岷江再度入蜀,抵达成都。经赵望云保荐居于督院街中法瑞比同学会,期间四处写生。12月,关山月、赵望云赴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展览,赵氏作品多为西北旅行写生作品,而关氏则呈现苗胞生活及农村写生。郭沫若前往参观,为关、赵合作的《松崖山市图》题诗作跋,盛赞:“望云与山月新起国画家中之翘楚也,作风坚实,不为旧法所囿,且力图突破旧式画材之藩篱,而侧重近代民情风俗之描绘,力亦足以称之。”1943年5月,关山月夫妇与赵望云、张振铎一同前往西北写生,经过西安、兰州、沿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敦煌临画三个月后又进入青海写生。在这一非凡的写生旅程中,关山月获得了完全不同于岭南地域风貌的视觉体验。敦煌壁画的独特风格、雄浑瑰丽的西北景色和多民族的奇异风俗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望云与山月新起国画家中之翘楚也,作风坚实,不为旧法所囿,且力图突破旧式画材之藩篱,而侧重近代民情风俗之描绘,力亦足以称之。此图即二君之力作,盘盘古松破石而出,足以象征生命力之磅礴。劳劳行役咸为生活趋驰,亦颇具不屈之意。对此频如读杜少陵之沉痛绝作,为诗赞之。
—— 郭沫若
第四章 巴蜀写生
1944年3月,关山月由青海返蓉,开始在成都办展作画。是年秋,又前往乐山、自贡旅行写生。1945年1月13日,关山月在中苏文化协会举办“西北纪游画展”,有报道说明画展内容“不是风花雪月,而是现实的东西”。郭沫若题诗称赞关山月“画道革新当破雅,民间[形]式贵求真”。1946年5月20日,关山月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关山万里图”画展。展览结束后关山月夫妇旋即从重庆启程返粤。至此,关山月1940年代于西南地区的写生活动告一段落。
尾声
从成都返回广东后,关山月出版了西行写生作品集《西南西北纪游画选》。在自序中,他强调促使他写生的“画因”:“不动我便没有画。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没有画。天气变异的刺激更富于诱惑性,异域的人物风土的刺激使画稿不至离开人间,这些刺激,就是我的‘画因’。”的确,如果说高剑父教给关山月的是技术和理念的话,那么,从澳门辞别恩师后的西行经历则真正锻造了一个艺术家开阔的胸襟与敏锐的感知,才使他的画稿扎根于“人间”。在这段宝贵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完成了从地方画家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家的蜕变,他不断探索、奔走、体验、观察、思索、作画,完成了郭沫若所谓的“画道革新”,重塑国画写生。这也成为关山月未来创作生涯的基底,甚至深刻影响了新中国以来国画写生的观念。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